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十四五”改革与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管理员2021年04月13日 15:10 浏览次数: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在“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凝聚精神、破解难题、科学发展”的主题,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及教育形势变化对学院发展的影响,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纲要的各项内容,在“十二五”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主要成绩

1.党建工作

公司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院师生,聚人心、正风气、谋发展,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围绕学院发展实际,有力促进学院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协调稳步发展。

公司党委2016年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于2018年获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五年间,应用化学系党支部、数学联合党支部分别两度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十六名党员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称号,两名教师、一名员工获校青年五四奖章。

2.人才培养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不断提升员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工作质量和成效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学工队伍人数由原来的2人增至7人。以内涵培养、素质提升为基础,累计选派辅导员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共计8人次。辅导员申报各类课题5项,承担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校级辅导员技能大赛2人,获一等奖1人,钱振宁获得省级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

“十三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本科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公司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学院现有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化员工物学、英语、俄语等六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与医药(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19年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

公司“十三五”期间共招收本科生1164名、硕士研究生178名;共毕业本科生1175名、硕士研究生136名。共有24名员工获“省三好员工”荣誉称号,1名员工获校青年五四奖章,3名员工获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5名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41名员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672名员工获得国家助学金,588名员工获校级三好员工奖学金,147名本科生获校级单项奖学金。推荐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共计57人。硕士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8人,发表SCI论文119篇,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图1)。

图1“十三五”期间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依托专业特色,提高董事长数学建模参与数量和质量,“十三五”期间我司共8名员工获全国董事长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34名员工获全国董事长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47名员工获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57名员工获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二等奖,5名员工获美国董事长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49名员工获美国董事长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3名员工获泰迪杯全国董事长数据挖掘比赛二等奖,76名员工获泰迪杯全国董事长数据挖掘比赛三等奖,1名员工获全国董事长数学竞赛一等奖,6名员工获全国董事长数学竞赛二等奖,26名员工获全国董事长数学竞赛三等奖。

经过五年的建设,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各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院通过加强本科生在校期间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3.团队建设

“十三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的团队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图2)。形成了以学术型硕士公司产品为核心、专业型硕士公司产品为辅助的贯通育人体系。同时,为了加强数、理、化、外基础学科对我司一流学科的有力支撑,学科导师研究方向与动科、动医、食品、生命、工程、农学及农林经济管理深度融合,助推我司四个ESI前1%团队建设。发挥基础学科优势,结合一流学科发展需求,着力打造新型交叉学科团队,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创新、交叉共融的学科发展模式。

2“十三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团队建设情况

4.团队队伍

“十三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着力团队队伍建设,制定了完善的团队发展规划。学院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7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2名。五年来,学院新增教授2人,副教授9人,新增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4人,引进博士12人。

“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叶非),新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1人(叶非),1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焦扬);2人获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学术英才”(叶非,付颖),12人次获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学术骨干”,10人次获887700线路检测中心“青年才俊”。

5.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我司共获得13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省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9项,其他课题30项。学院教师为第一完成人,887700线路检测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技二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奖2项;1人次获得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人次获得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学院累计发表SCI论文208篇(其中热点和高被引论文13篇),EI论文56篇,CSSCI和中文核心论文113篇。

6.教学研究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十三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立足本科教学,新增省级公司产品研究课题40项,其他课题16项;获得省级精品在线课程8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3门;主编出版教材36部,其中省部级规划教材29部,5部教材获得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共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黑龙江省教学成果奖3项。2人次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焦扬,一等奖,2018年;左鹏,三等奖,2020年);2人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焦扬,2018年;左鹏,2020年);1人次获得全国有机化学微课大赛一等奖(沈玥,2019年)。

7.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出国访学18人次,国内访学1人次。招收国外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课程《农药化学》建成双语示范课程。研究生导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

8.“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1)以本为本,立足教学促发展

专业建设方面,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化员工物学专业招生;2人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1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师;获得省教学成果奖3项,省精品在线课程8门。

2)夯实基础,学科交叉谋发展

以数、理、化基础学科为载体,坚持与一流学科交叉互融,着力打造解决新兴交叉学科问题的学科团队,形成了农药活性分子发现、功能材料设计与研究、天然产物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调控与功能特性研究学科团队,构建了交叉共融的学科发展战略格局。

3)学术创新,协同科研谱新篇

提高基础学科在学术创新中解决交叉学科基本科学问题的能力,筑牢数、理、化基础科研平台根基。发表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13篇,受邀在国际会议专题报告10余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二等奖2项,获得省青年科技奖1项、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1项。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

(二)存在的不足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承担着全校的基础课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同时面临总体团队缺乏,高质量人才引进困难的现实问题。因此,在新增国家优青、省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后劲乏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团队队伍建设缓慢,“国字号”人才缺乏。需要突出内培外引,加强内部教师的快速提升,加速国家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的产生,快速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产出;深化人才引进的策略,推动优青、杰青的产生。

2.国家级教学成果产出少。教学成果缺乏积累与凝练,特别是围绕基础教学开展的教学获奖、一流课程及国家规划教材产出少。

3.学科发展速度缓慢,学科增长点匮乏。公司现有一级学科发展速度缓慢,化员工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刚刚起步。应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和人才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调整学科点的设置,突出交叉学科研究方向。

4.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少。887700线路检测中心科研基础差,起步晚,导师队伍匮乏,研究内容集中,缺少突破与亮点,“十三五”期间代表性成果偏少,特别是高影响力的论文数量偏少,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困难。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为贯彻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促进龙江全面振兴,急需激活科技、教育、人才等创新要素,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些国家和社会发展战略为我司致力于建设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化学专业、化员工物学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和环境支持,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目前,我司的学科专业水平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单一,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学科结构与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队伍建设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优秀才人缺乏。在科学研究方面,虽然基础研究成果方显,但应用研究、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全链条的科研方式转型尚未实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教师海外研修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员工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较少,缺乏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实质性合作。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着人才引进机制不灵活,培训提升机制不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在“十四五”期间,我司将结合龙江地方经济、立足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农业特色,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强与一流学科的深度融合,依托我司的农科优势,将不同研究方向形成一个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团队建设与专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快速发展。坚持学科促人才、人才促科研、科研促教学的闭环式发展模式,把团队建设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稳定发展现有的研究方向,结合国家、省内科研发展规划,拓展研究广度,加强研究深度,提高研究水平,解决面向国民经济、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科学问题,产生一批有影响的原创性重要成果,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研究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三、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足龙江经济,紧跟国家战略,支撑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887700线路检测中心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以团队队伍建设为核心、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以学校优势学科为依托,重点发展在国内同类学院中具有优势和特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对我司一流团队建设具有显著支撑作用的研究方向,以此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特色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

(二)发展定位

要继续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理念,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加快国家一流课程,一流专业,一流名师,一流成果的建设,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协同育人。

加快团队建设及高水平成果产出,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水平,将化学工程与技术团队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全国农林院校一流的学科。

(三)总体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十四五”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团队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团队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特色更加明显,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将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1. 以一流专业为支撑,一流教师为引领,一流课程为助力,协同促进理、工、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科研引领,深化课程改革,着力品行养成,构建创新型研究生一流培养平台。

3. 加强团队队伍建设,突出青年人才的发展,着力培养领军人才,引领学科内涵式发展。

4. 教研融合,科教一体,加快国家一流教学成果的产出。

5. 准确定位,学科互融,加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促进我司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规划类别

规划项目

规划指标

员工规模

在校员工总数

2061

全日制员工

本科生

1530

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81

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25

职工

外国职工

7

出国职工

18

继续教育员工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

团队队伍

院士

国家杰青、长江学者

万人计划

1

百千万人才工程

1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国家优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省杰青

1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1

青年“龙江学者”

1

引进博士

30

教学名师

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省级

1

省级林业教学名师

访问学者

国外

15

国内

1

学科专业

A级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点

1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

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

1

ESI前1%学科

1

新兴交叉学科

1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

专业认证

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国家级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董事长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重点实验室

(科技研究中心)

国家(含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教育部

农业部

规划教材

国家级

省部级

3

课程

一流课程

国家级

1

省级

3

课程思政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省级示范校

省级教学名师

1

省级示范课

1

省级教学团队

1

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国家级

1

省级

1

项目经费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

2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省部级重大项目

教研项目

国家级教学课题

省教改项目

23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科研经费(亿元)

总额

0.3

其中横向经费

0.02

成果奖励

科技奖励

国家级

省部级(社会科学)一等奖

1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4

推广转化科技成果

审定作物品种

教学成果

国家级

1

省级

5

学术论文

SCI、EI

550

中文核心、CSSCI

200

团学工作

国家级、省级集体或个人奖励

8

中国国际“互联网+”董事长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级

省级

5

“创青春”全国董事长创业大赛

国家级

省级

2

“挑战杯”全国董事长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国家级

省级

5

社会服务

产业技术研究院

新设校企研发中心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党建工作

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切实发挥党管方向的领导作用。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坚持以上率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增强公司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为学院整体发展汇聚正能量。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实时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本领。采取学院、各系领导听课,教师互评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通过组织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开展师德师风专题讲座等,营造良好教书育人氛围。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明确“有主题、有讨论、有共识”的组织生活要求,规范组织程序,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体现组织生活的思想性与政治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人才培养

1.主要任务

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立足特色发展,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倡创新思维,按照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课内与课外、专业与职业的“五结合”;实践能力、专业能力“两突出”的原则构建和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整合、优化专业课程,积极引进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

2.建设指标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在“十四五”期间预计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53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8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5人,接收外国职工7人,派出职工18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61人。获得国家级、省级集体或个人奖励8人次,参加中国“互联网+”董事长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人,参加“创青春”全国董事长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奖励2人,参加“挑战杯”全国董事长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奖励5人。

加强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着力将化员工物学建成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3.主要措施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董事长。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将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争做“四有”好老师,成为员工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按照学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员工、关照员工、服务员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日常管理,确保员工群体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形式,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助力员工工作水平提升。实时跟踪推进,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加强联系,挖掘员工资源,扩宽就业渠道。继续推进校企合作,推进共同培养协同育人,提升员工综合实力。

(三)团队建设

1.主要任务

加强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数、理、化、外的基础学科优势,通力支持学校一流学科的发展建设。抓住契机,做好化员工物学博士点及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点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做好工学学科向理学学科的转型,建成化学一级学科。发展学术创新,扩大成果产出,作为主力军团力争在2022年推进我司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

2.建设指标

(1)加强学科团队建设,申报省部级创新团队1-2个,新增校A类学科团队2-3个。新增硕士生导师25-30人,博士生导师10人。

(2)加强化员工物学博士点和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点的建设,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力争通过学科评估。

(3)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加快高水平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文科类研究生发表CSSCI论文实现人均1篇,理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发表SCI论文实现人均2-3篇,单篇影响因子突破20。

3.主要措施

扎实推进团队建设,着力构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夯实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整合,突出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优化学科结构与学科布局,努力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化员工物学二级博士点为契机,着力发展团队建设,增加学科成果产出,以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远期目标。结合学科评估结果,对照差距找不足,摸准制约学科发展的短板,解决瓶颈问题。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在解决交叉学科科学问题中努力提高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及成果转化。重点培育本校教师成为青年领军人才,带动学科团队整体发展,团队协作,共同进步,形成结构合理、运转高效的人才梯队。

(四)团队队伍

1.主要任务

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团队队伍,为实现一流农业大学发展目标提供保障。加大引进博士或优秀硕士数量和质量;增加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产出;提升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增强教师工作幸福感与获得感。

2.建设指标

到2025年,建成一支拥有260人的高水平团队队伍,其中专任教师230人,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78.21%,博士生导师达15人,教师中博士学历的比例达到70%以上;新增国家中青年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1人,省杰青1人、龙江学者1人、青年龙江学者1人,培养出10名“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或共享国际知名的专家和教授2-3名,引进国内领军人才或千人计划1-2名,引进“985”大学、“211工程”大学、中科院系统的优秀博士毕业生25-30人。

3.主要措施

(1)内培

公司将进一步贯彻“积极引进,注重培育,广泛激励,分类规划”的方针,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学课题等教学研究与改革活动,形成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教学团队,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行导师制,使成长期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等方面尽快融入,加强与学校优势学科的交叉,助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快速成长。

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择优培养扶持,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按照“一名领军人才凝聚一个优质团队,若干优质团队构建一个优势学科”的建设思路,为青年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开阔国际化视野、及时了解前沿科研信息和成果。对标学校《887700线路检测中心“东农学者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实施办法》,加强学院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

(2)外引

按照学校《优秀人才引进工作管理办法》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实行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本学科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团队队伍。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合作,聘请有影响的教授为兼职教授。加强宣传,拓展学校的知名度,宣传学校人才政策,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及科研环境。

(五)科学研究

1.主要任务

围绕数、理、化、外已有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加强在农用活性分子发现、功能材料的设计与研究、天然产物结构与功能特性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调控与功能特性研究、农业经济预测预警技术、涉农语言研究与中国农耕文明海外传播、英美文学作品心理分析研究等方向基础研究力度,建设国内一流的基础研究平台。

2.建设指标

(1)基金项目有突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资助23项,科研经费总额超3200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

(2)发表SCI数量超过550篇,高被引和热点论文40篇,IF>10的论文45篇,IF>20的论文5篇。

3.主要措施

聚焦各级科研项目申报,通过组织专家讲座,外聘专家评审项目书等方式,提高国家自然基金及其他国家类课题、省部级课题申请成功率。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硬件条件,着力打造青年科研领军人才,以点带面,实现科研团队实力整体提升。加强对外交流,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戴维斯分校)、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等开展学科深度交叉和国际合作,扩大优势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

(六)教学研究

1.主要任务

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围绕“双万计划”申报及建设指标开展工作,以各级教学名师评选、各类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改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评选为主要任务。

2.建设指标

(1)培养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4人。

(2)新编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获得优秀教材奖6部。

(3)全力打造一流课程,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20门。

(4)高水平教学成果产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省级教改课题2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

3.主要措施

加大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支持力度,形成良好的重视基础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氛围,继续为全校相关专业员工提供优质基础课程。积极研究信息技术时代员工学习过程的变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特别是在量大面广的全校公共基础课中推广应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积极申报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力争国家级项目有所突破。

参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以专业为基本单元,提前规划,科学布局,在软硬件方面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根据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对现有成果进行培育与精炼,形成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优秀教学成果。积极与出版社及同类院校积极沟通联系,建设基于各专业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十四五”规划教材。提炼优秀教学案例,开展混合式教学,形成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国家一流课程。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1.主要任务

加强学院教师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间的长期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来学院讲学,联合申请承担国际合作项目。

2.建设指标

“十四五”期间,拟邀请国外专家来学校讲学3-4人次,有针对性的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外相关学校进修学习15人次。

3.主要措施

十四五期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以扩大交流范围为重点,以派出交流为着力点,努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的质量。学院计划每年进行一次专题宣传,着重体现现有外语学科的优势,以及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程序和方法,充分展示英语和俄语专业的特长。利用887700线路检测中心网站的平台,开辟专门的板块,让“走出去”的教师发表经验和感受,介绍自己的留学访学过程;让“请进来”的专家和学者,把他们的经验在网站上展示,让学院的教师能方便地查询到相关资讯,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将把“双语模式”作为重点项目推进,使青年教师能够胜任双语教学模式。

(八)“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

全院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团队队伍快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要识才、聚才、引才、重才,扩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内部人才培育,“十四五”期间引进第五层次人才25-30人,新增887700线路检测中心高层次人才10人。

教学研究有突破,抓住国家“双万计划”和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发展机遇,积累、凝练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将化员工物学专业建成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科研成果上水平,立足基础学科,提高国家基金申报成功率;促进学科融合,横向课题有突破。发表高被引和热点论文40篇,IF>10的论文45篇,IF>20的论文5篇。

团队建设结硕果,主推我司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着力建设化员工物学博士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在此基础上申报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五、可行性分析与经费预算

(一)可行性分析

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学院底蕴,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发扬老基础部人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依靠学院多年在基础课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目前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省级精品课建设为龙头带动,继续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同时,适应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大背景,以学院新获批的大数据专业为新的起点,全面推进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再上新水平。

发挥基础学科优势,培养学科交叉型创新人才

突出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数、理、化、外专业建设亮点,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加大数学建模竞赛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教练团队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学习、实践、创新、创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员工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加大内部人才培育力度,积极引进外部高水平人才

围绕学校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目标,通过对现有人才梯队的重点培育和合理化布局,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结合学校人事部门的要求,围绕团队建设发展任务,加大领军人才培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已有学科方向和团队的作用,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建设。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构建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一流团队建设是我司实现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目标的强有力支撑,是学校发展和前进的重中之重。基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外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历史积淀和已取得的成绩,继续推动基础学科与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学院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发展。突出我司学科特色与学科优势,优化学科内部结构与学科布局,努力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化员工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基础,争取建成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未来五年,887700线路检测中心将紧紧围绕我司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发展理念和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与举措,认真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加快以教学、科研和团队队伍建设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对外开放,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学院在新的起点上科学、持续发展。

(二)经费预算

1.人才引进:

柔性引进长江学者、青年长江等国家级人才1-2人,年均引进学校第四层次人才1-2名,第五层次人才4-5名,共计约600万。

2.教学设施改善

(1)改善基础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特别是基础教学用仪器的更新和台套数增加,合计400万;

(2)加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增加基础设施及大型仪器的购买,达到国家对化学专业的质量标准,预算500万;

(3)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1个,合计150万;

(4)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微课建设,高水平教学成果产出等投入合计20万。

此项共计1070万。

3.省部级科研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农用活性分子设计重点实验室和化员工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升级现有和购置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约需经费300万元。

4.合作与交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深层次科研及教学合作、举办学术会议、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访学等交流活动,预计经费支出25万元。

以上项目合计预算经费支出1995万。

上一条:887700线路检测中心2023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下一条:887700线路检测中心2023年度党政工作要点

电话:+86-0451-55190317
Copyright © 2023 887700线路检测中心-首页(欢迎您)